查看原文
其他

《科学》:活着不容易……人到中年,可能一半食管细胞已经突变了

学术经纬 学术经纬 2019-01-22

药明康德/报道


如果要按国家给全世界的癌症发病率做一个排名,榜单前列的都是欧美发达国家,甚至包括了丹麦、挪威、冰岛等普通百姓印象里无比健康的“北欧国家”。而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大概排在70位左右,远没有大家想得那么高。


这一点可能有些违背常识,但当我们了解癌症的主要风险因素后,一切就很好理解了。原来,年龄与癌症的发病息息相关,远比空气质量和饮食安全来得重要。学术经纬之前分享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到,“论男女,当超过55岁以后,癌症发病率就开始指数性地上升”。



昨天,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《科学》上的一篇论文为这个结论做了最好的注脚。英国著名的Wellcome Sanger研究所发现,随着年龄增长,体细胞突变的积累速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。人到中年,表面健康的食管细胞里,充满了和癌症相关的突变……


无法避免的宿命


我们知道,随着细胞分裂,DNA就会得到一次复制。但这个复制过程并不是完美无缺的,每次复制,都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。日积月累,DNA里的突变也就多了起来。研究人员们在论文开头指出,大部分突变其实都不会影响细胞的行为。但在某些情况下,一些关键基因会发生突变,给细胞带来生长上的优势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优势会积少成多,让突变细胞的数量大幅增加。而这些突变细胞,可能是癌症和其他一些疾病的根源。


随着细胞分裂,突变难以避免(图片来源:By LadyofHats (Own work. The cells are extracted from:) [Public domain], via Wikimedia Commons)


尽管这些突变对人类健康举足轻重,但限于技术瓶颈,我们一直不了解这些突变的积累速度有多快,影响的基因又有多少。直到基因测序技术在这些年的进一步发展,才让我们拥有了对少数细胞进行测序,寻找其中突变的能力。


在2015年,同样发表于《科学》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对四名中年人的皮肤细胞进行了大规模的测序,发现高达四分之一的皮肤细胞带有致癌突变!但由于皮肤日常受到了紫外线的照射,研究人员们无法确定这些突变来自环境的诱导,还是自发的积累。于是在这项研究里,科学家们决定研究食管的表皮细胞。首先,它处于身体内部,外界环境的影响能降到最低;其次,它们世代更替的速度非常快,是很好的研究对象;第三,我们知道,这些细胞的突变会诱发癌症。


我们找到了哪些突变?


在这项研究中,科学家们从9名健康捐赠者(20岁到75岁)处获得了食管上皮细胞的样本,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分析。“在显微镜下,这些组织看起来完全正常。它们来自健康的个体,他们没有任何癌症的迹象。”本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Phil Jones教授说道。


年龄越大,突变越多(图片来源:参考资料[1])


但基因深度测序结果却揭示了平和表象下的汹涌暗流。在844个样本中,研究人员们找到了将近9000个遗传信息编码上的突变(coding mutation),其中近7000个突变为独立事件。当把这些突变与个体进行联系时,研究人员们观察到,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些样本中的基因突变数量果然呈上升趋势——平均来看,20多岁的年轻人,每个食管细胞里大概有数百个突变。这一数字在70多岁的老年人里,猛增到了2000多个……


那究竟是哪些基因出现了突变呢?进一步分析找到了最常发生突变的14条基因,它们均会给食管细胞带来生长上的优势,让这些突变更容易一代一代传递下去。不幸的是,这14条基因中,至少有11条是食管癌的潜在驱动因子。其中就包括了NOTCH1NOTCH3,以及TP53基因。


最常突变的14条基因(图片来源:参考资料[1])


“在进行了遗传学分析后,看到突变充斥着健康食管细胞,我们感到非常震惊,” Phil Jones教授补充道:“我们发现当人们到了中年时,带有突变的细胞比正常细胞还要多!


这项研究有啥意义?


从一些基因突变来看,我们很有可能要重新定义某些基因在癌症发病中的作用。举例来说,人们发现一种叫做NOTCH1的基因,在普通细胞里的突变数,要远高于在癌细胞里的突变数。这条基因和细胞分裂有关。过去,人们对癌症患者的样本进行测序,发现这条基因存在突变后,很容易认为它是导致癌症的元凶之一。但通过对细胞类型的细分,研究人员们观察到的这一结果表明,普通细胞里之所以有那么多NOTCH1基因突变,很有可能是因为它们起到了预防癌变的作用。这刷新了我们的认知。


此外,这项研究也揭示了对于健康组织进行测序的重要性。癌症在出现症状时,背后的病因早就存在了很多年。了解健康组织何时出现这些突变,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要开始加大筛查力度,将指导未来我们对癌症的早期诊疗。


本文题图来自Pixabay(https://pixabay.com/en/anemone-red-red-anemone-blossom-2470416/)


参考资料:

[1] Iñigo Martincorena et al., (2018), Somatic mutant clones colonize the human esophagus with age, Science, DOI: 10.1126/science.aau3879

[2] Mutant cells colonize our tissues over our lifetime, Retrieved October 19, 2018, from https://www.eurekalert.org/pub_releases/2018-10/wtsi-mcc101718.php


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,欢迎转发到朋友圈,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。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,请在文章底部留言。如有其他合作需求,请联系wuxi_media@wuxiapptec.com。




癌症突破

抗癌疫苗 | 癌症地图 | KRAS | 酒精 | CAR-T 2.0 | 单细胞CAR-T | 外泌体 | 白血病免疫疗法 | 膳食纤维与肝癌


智慧之光

大脑逻辑 | 母爱 | 脑细胞 | 阿兹海默病血检 | 孤独 | 可乐 | 生酮饮食 | 阿兹海默病毒假说 | 大脑抗衰老 | 麦克阿瑟天才奖


热门前沿

膳食纤维 | 人工智能 | 耐寒 | 维生素D | 脂肪治疗 | 细菌耐药 | 性别逆转 | 延年益寿 | 细胞分裂 | 减肥新方 | 单染色体酵母 | 吃不胖的方法 | 精准医学 | 单性生殖 | 胚胎发育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